关键词: ESD防护 静电放电 防护等级 应用场景 选择误区
你是否试过冬天脱毛衣却触电?这就是ESD静电放电。静电放电可能引起手机触摸突然黑屏、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失灵的情况,据统计,40% 的电子设备故障源于 ESD 防护不足。防静电等级ESD是一项用于评估和控制产品静电环境性能的重要指标,通常有四级。然而,ESD防护等级越高就越安全吗?合科泰将为您解答。
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标准IEC61000-4-2,ESD防护级别可衡量物体抵抗静电放电能力的指标,主要分为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。前者通过导电物体接触设备表面,后者在靠近时通过空气间隙放电。ESD防护等级是根据产品的静电敏感性制定的,主要评估不同环境中产品的静电防护能力,通常从ESD1到ESD4,级别越高静电抵抗能力越强。
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防护等级。常见等级场景有家用电子产品(手机、平板、家电等)、工业控制、汽车电子,防护等级越高防护能力越强,考虑到电子设备稳定性推荐以下防护等级(如下图)。但防护等级并不是越高越好,越高的防护等级成本越高,同时会影响到信号的速度。
选择ESD防护等级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误区:
①防护等级±30kV的器件可能自带50pF寄生电容,会影响信号的高频特性,高频信号可能因此失真,信息传输速率下降;
②选择防护等级过高不仅可能导致成本过高,产品日常使用静电强度较低,可能导致性能过剩;
③防护等级要看,更要看响应速度,静电脉冲持续时间仅纳秒级,器件反应速度大于一纳秒相当于没做防护。
选择ESD防护除了需要考虑静电放电电压承受能力,还需考虑成本、响应速度等因素,同时寄生电容、钳位电压等“参数短板”也决定了产品的使用体验。因此,根据场景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,做“精准匹配”。合理防护的成本应该是除了器件成本外,再考虑失效风险和信号损耗等成本。
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