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
USA Zen cultural Center
您的位置:
> 文章详情页

溯源而开新意 务本而达远极

发布日期:2022-09-21 09:22:28   浏览量 :300
发布日期:2022-09-21 09:22:28  
300

红安天台寺

湖北红安天台寺是一座非常“与众不同”的寺院!它建设时间并不长,规模也不算太大,但是却因一种“独特”的气质而明显区别于人们以往印象中的寺院。说形象一点,这种气质契合了人们心目中对古代寺院的“诗意想象”,在现代文明的喧嚣中为佛教信众营造出一种久违的“亲近感”和“归属感”。——对于一个修行道场来说,能让信众感受到“亲近感”和“归属感”,无疑是至关重要的,因为这是信仰的前提,其实也是信仰的结果。事实也的确证明,近年来,有越来越多有文化、高素质、年轻化的信众被这种“独特”气质吸引,来到天台寺修行,道场影响日益提升,未来发展潜力巨大。

弘法模式

天台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开创出以上局面,根本原因是在方丈悟乐法师的精心谋划和领导下,寺院创建了一套充满新意、契合信众心理需求和佛教发展规律的“弘法模式”。

“弘法模式”是近年来全国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都在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,对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已具有非常重大而紧迫的意义。原因很明显:现代科技文明的汹涌冲击、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、以及中国佛教所特别面对的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关系,都已经让佛教在今天面临的环境、条件,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。在新的历史阶段,佛教须重新审视自己并作出应对。“弘法模式”一词,听起来好像是仅仅涉及弘法中的方式、手段、渠道等表面问题,事实上却是对佛教价值、定位和前途命运的重大思考,是基于一切佛教根本问题和一切社会现实问题所作出的重大反应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:今后有怎样的“弘法模式”,就有怎样的佛教。从这一点来看,天台寺创新“弘法模式”的做法非常值得重视,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明智之举,更是一种深沉之举。它体现的不仅是悟乐法师对时代变化的敏锐洞察,更是对佛教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心。其具体实践经验,值得做更深入、更广泛的探讨。

粗浅体会

以下,笔者结合自己的粗浅理解和体会,对该“弘法模式”做一个简要总结和分析,希望抛砖引玉,能引起教界和学界的进一步重视和讨论。

声明:此文由红安天台寺编者节选,省略部分用“……”代替。


一、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的基本框架

天台寺的“弘法模式”可以用“一个中心、三个支点”集中概括。一个中心,即:以“德”为信众的修行法门与核心价值观。三个支点,即以“禅乐、禅茶、禅林”为三种最主要的“德育”形式,相互补充,共同促进信众“德”的养成。

二、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的具体内容和内涵

1、德的内容

悟乐法师提出“圣德真如,以德成佛”,并把“德”具体阐述为六项内容,即:忠(忠于袓国、忠于信仰、忠于职守、忠于师门);孝(孝顺父母师长);礼(内修素养、外讲文明礼貌);仪(做人守规矩、处世讲秩序);廉(不谋非分之名、不贪非分之利、不享非分之福);耻(以破戒犯规为耻,以妒、淫、妄为最毒最耻)。……

2、“天台六德”的内涵


“圣德真如,以德成佛”的提法有点“惊世骇俗”,“天台六德”的内容是否真的能够满足一个佛教徒的修持需要呢?——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来看。

3、“天台六德”圆融契合了多方面要求

首先应该认识到:中国佛教向来是非常重视道德实践的。——虽然佛教究竟是以“觉悟”为终极追求,但是中国化了大乘佛教强调“慈悲为怀、普度众生”,无疑已经是“德化”了的修行,或者干脆说,是“德”的修行。这当然不是指大乘佛教不再重视“觉悟”,而是指大乘佛教升华了“觉悟”,不仅要“觉悟”,更要在“觉悟”之后将其呈现出来,“自觉觉他、自利利他”。……悟乐法师“圣德真如,以德成佛”的主张,实际上就是中国佛教千百年来—直在倡导、践行却从未有人明确提出的理念,它契合了大乘佛教的精神实质。

另一方面,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向来喜欢“以德服人”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习惯了将“德”作为评判佛教和出家人的重要标准,甚至对一个普通的信众,人们也会用是否有“德”来考察其信仰的真实性。……天台寺的做法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,以及这一价值对佛教的突出要求;是佛教在当前阶段重振信仰、取得进步的必要之举、明智之举。

再一方面,现代社会中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加密切而紧张,人们都在期待—个更加理想的“人际生态”环境。以“普度众生”为己任的佛教,要想在这样的现实诉求面前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,也必须从高扬“道德”入手。因为“德”是修于内而显于外、自利利他的。如果说以“觉悟”为追求的修行仅仅是注重人的“精神属性”,那么,显然只有以“德”为追求的修行才能兼顾人的“社会属性”。——当前,我国对内构建和谐社会,对外倡导建设和谐世界,并多次明确提出“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”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悟乐法师提出的“以德成佛”的主张,显然又是应时应机,契合时代精神要求的。

需要附带提一下的是,清朝末年,章太炎、谭嗣同等仁人志士为了挽救国家于沉沦,曾经大力宣扬佛教,希望借此推进社会改革、改造国民道德;当时提出的一个核心主张是:“自贵其心”,即通过自身的修养,来提升自尊自强的品德。“以德成佛”与“自贵其心”在本质上的相似,非常值得玩味。

4、“禅乐、禅茶、禅林”的内容

天台寺方丈悟乐法师本身是一位音乐家,对音乐有着特别的感情和理解……天台寺拥有一支全由僧人组成的、年轻化的、规模数十人的“广玄艺术团”。……在未来的规划中,“广玄艺术团”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,目标是建成一支百人交响乐团、一支百人合唱团和一支百人舞蹈队,将寺院打造成世界级的禅乐基地。

……

 “天台禅茶”是严格遵循“禅茶”的本意,按照唐朝时期“禅茶”的“经典模式”建立起来的。寺院拥有自己的百余亩茶园和茶厂,僧人亲自种、亲自釆、亲自制,为“禅茶”营造出一种和谐、诗意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,使“禅茶”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而不仅仅是“饮茶”这样一个单调的形式;成为真正与僧人紧密相关、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,而不仅仅是一种噱头。

“天台禅林”也并非一般意义上对“丛林”的代指——天台寺地处国家4A级旅游区“天台山风景区”的中心地带,属地1000余亩,其中大部分面积是郁郁葱葱的林地,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,雾霭山峦萦绕,晨钟暮鼓,百鸟争鸣、合奏禅乐悠悠,自然环境秀美绝伦,是人们亲近自然、陶冶身心的一块宝地。“天台禅林”具体所指的就是这一片自然景观,它与“天台禅乐”、“天台禅茶”一起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“丛林”概念,合称“天台三禅”。

“天台三禅”是天台寺的“形式主体”和弘扬“六德”思想的根本依托。——如果把天台寺自身比喻为一个修行者,“天台三禅”在部分意义上就相当于“六德”中的“仪”,是人们对于天台寺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。

5、“天台三禅”的内涵及与“天台六德”的关系

孔子说:“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。”说明了“乐”在提升国民道德、匡扶世道人心方面的重要作用;王阳明说:“制礼作乐,必具中和之德。”强调了作“乐”所需要的道德基础。因此,“乐”就不仅是培养“德”的手段,而且也是非“德”所不能完成的。它以“德”为前提,同时又反过来促进“德”的养成。

“禅茶”是“和尚家风”,在修心养性、促进道德方面的作用,自不必多讲。所谓“禅茶一味、清心自得”,以“禅茶”促进修行,已是中国佛教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。

同样,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——自古以来,佛教也认识到了远离世俗和纷争的“禅林”,对促进修行的重要意义。与天地、自然、山林、河川为伴,不仅有利于认识生命、磨练意志、养存道德,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体现和升华。因此可以看出:“天台三禅”虽然有“因地制宜”的考虑,然而,三者无一不具备“德育”的功能,是严格服务于“天台六德”这一中心思想和中心要求的。仔细对照,还可发现它们与佛经中所强调的“六识”——“眼耳口鼻身意”存在巧妙的对应,是一个极具深意的组合:禅乐偏重对“耳”和“意”的作用;禅茶偏重对“口”和“鼻”的作用;禅林偏重对“眼”和“身”的作用。

佛经说:“但净本心,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,通用无滞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杂行。”——“天台禅林”营造一个充满禅意的环境,养“目”怡情,使人“身”临其境,是“人在禅意之中”;“天台禅茶”入“口”入“鼻”,沁人心脾,将无限禅意化入肺腑,是“禅意在人之中”;“天台禅乐”是心灵的声音,入“耳”入“意”,与人心意交融、浑然一体,是“心在禅中、禅在心中。”

“天台三禅”紧扣“德育”的主题,寓教于“乐”、寓教于“茶”、寓教于“林”,形成与修行者全方位、全感官的“亲密接触”,使天台寺成为禅思充盈、禅思流动的“人间净土”、“世外桃源”、“道德学府”和“心灵福地”。而且,“乐、茶、林”三者,无一不流溢着中国文化所推崇的、人们所为之倾心的“远、虚、和、敬、清、雅、寂、静”的气质,毫无说教的“压迫感”和“紧张感”,使僧人和信众的“修行进德”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熏染和充满美感的生命体验。

三、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的创意特色

天台寺的“弘法模式”有诸多创新、精巧之处,但仔细研究其创意理路,可发现:这种创新其实是一个“追本溯源、返璞归真”的过程。

“天台六德”契合时代精神的要求,却是脱胎自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价值标准和大乘佛教的本质精神;它的提出,与其说是一种时代的创新,倒不如说是对“经典价值”的再发现、再发扬。一一只是,这种价值被人们淡忘得越久,便越显得珍贵。

“天台三禅”是一个绝妙的组合,但其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并非“首创”,相反,它们无一不是中国佛教中最“习以为常”的弘法与修行方式,而这种“习以为常”恰恰说明了它们的普遍适应性和强大生命力。——悟乐法师于“平常”中洞察“不平常”,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,重新组合,使它们焕发出全新的风貌与生机,这与其说是一种精心的设计,倒不如说是对历史经验的学习。一一“天台三禅”与“佛教六识”的绝妙对应,也绝非巧合,而是把握事物本质、从根源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。

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悟乐法师对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的创新正是体现了这种辩证、圆融、务实、理性的思维光彩。因为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,所以,这种创新才更充满灵感和智慧;因为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,所以,这种创新虽然处处体现新意,却始终能紧扣“主题”。

在一份悟乐法师亲自制定的《天台寺发展规划》中,可以看到“天台寺应遵循建筑宜聚不宜散、高度宜中不宜低、色彩宜淡不宜浓、装饰宜朴素不宜奢华、建材宜坚固不宜现代的原则。”——这种淡雅平和的心态,实际上就是一种“中和之德”,是“天台六德”思想在寺院建筑上的体现。

《发展规划》还提到“寺院的绿化美化,充分选择用天台山有观赏价值的树、草、花卉培植。外来物种少量引种,充分还原、营造生态景、森林景、地方景,并分区植樱桃区、建教育亭,意桃李天下;植岁寒三友区,建忠贞亭;植竹林区、建君子亭;植枫、银区,建功德亭;塑造道德和谐文化。”一一这实际上是紧扣“天台六德”的主题,让寺院每一处“细节”都具备“德育”功能的体现。

更具深刻意义的是,悟乐法师大力开展的“禅乐”事业,不仅是促进寺院僧众和信徒修行的主要方式,更在教化世俗大众、提升社会风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;他努力促进的“禅林”事业,不仅为寺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,更为整个天台山景区和红安县的旅游事业带来巨大推动。——2006年,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”;2007年,十七大又提出“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。”这两项方针,是近几年以来党和国家对宗教的总期待,是中国佛教事业的主旋律和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途径。——悟乐法师从历史经验出发,却最终与时代合流;从佛教最本质的精神出发,开出的却是一条既符合自身发展要求,又符合社会要求、文化要求和政治要求的坦道通途。

四、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带来的思考

在天台寺的醒目位置,有两尊悟乐法师亲立的石碑,一尊是“永不忘本”;一尊是“心为佛本、师为法本、德为僧本”。纵观天台寺“弘法模式”的创新过程,可以说正是这两尊石碑的鲜明写照。——悟乐法师对“本”的重视,是其“道德人格”的基调,也是其“创新智慧”和“探索勇气”的真正来源。

悟乐法师在谈及天台寺今后的发展时,曾多次提到:“一切建设、绿化、文化以千年古刹为目标。”包括佛像雕塑、殿宇石料、铜瓦铺盖,甚至亭、台、灯、路均要保持千年以上。——由此可以看出:悟乐法师对“本”的重视,本质上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心;他相信这种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的文化,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,并且在下一个千年还将继续绽放光彩。

他以深沉、包容甚至浪漫的情怀,谛听历史的启示,于现代文明中,按照历史的精神和形象,为一个千年古刹打下基业。这就不难理解,天台寺何以能够契合人们对古代寺院的“诗意想象”;何以能让人感到久违的“归属感”和“亲近感”——当“经典文化”的背影渐行渐远,当时代的喧嚣将人们寻求一丝安宁的空间一再压缩,当生活生命的纷乱“渐欲迷人眼”一一天台寺所能给予的,正是中国人心底那份久已缺失却难以忘怀的文化慰藉。

如篇首所言,“弘法模式”对于今天的中国佛教来说,已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,甚至,今后有怎样的“弘法模式”就有怎样的佛教。但是,放眼全国,目前佛教界虽然对此已有所认识,然而实际所作出的应对却还明显不足。在此境况下,悟乐法师勇开风气之先’以“追本溯源、返璞归真”的思路,“溯源而开新意、务本而达远极”,成功带领天台寺走出了一条新路,走在了全国佛教界的前列。因而在很大程度上,这种成功的意义并不止于天台寺自身,而是整个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锐意进取的宝贵探索。

天台寺的成功经验有待于教界、学界的进一步总结研究。但在本文的最后,笔者想说:阻碍中国佛教发展的原因很多,但最关键的一点,恐怕还是人们背上了“时代的包袱”。一一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多种多样的时代诉求,我们不妨像悟乐法师一样:少一点对未来的观望,多一点对历史的回顾;少一点对现象的匆忙应对,多一点对本质的沉稳把握;少一点对社会变化的担忧,多一点对文化价值的自信。

——这也许是我们可以从天台寺的成功经验中,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启示。

中国
佛教
天台
天台寺
聯系方式
關于我們
扫一扫关注
18558 Gale Ave 338#, City of Industry, CA 91748 United States
Tel:+1(916)9966713 +1(909) 852-9898
美國禪宗文化中心是由熱愛禪宗文化的人士發起創立,旨在弘揚東西方傳統智慧、讓當代禪宗文化的智慧走向世界、服務大众。 我們擁有一支全僧人藝術團——凈慧交響樂團,提倡"音樂修行、以德成佛、禮樂安天下”生活禪。
Copyright ©2022美國禅宗文化
版权所有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